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藝術設計書籍推薦


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

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我想有許多朋友都對藝術設計有著一些興趣

也常常被問到有關「轉職作設計,入門設計與創意類......

熟悉藝術設計界的讀者應該都知道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
今天來推薦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幫您輕鬆接觸藝術

另外加碼推薦博客來網路書店購買非常方便

不僅有免運的服務 而且類別多到一個爆炸

在博客來買過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的朋友都說物超所值

我朋友前幾天買了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讀了也覺得很滿意喔

想多買幾本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送朋友~ 一起培養培養藝術氣息~

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們~~~~

(●’ω`●)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
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天譴@天堂:曹禺影劇的密碼模式







清代雜劇作家創作論考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 博客來網路書店

商品訊息描述:

現象學對於生活世界,及經由攝影呈顯出的世界,同時感到興趣;而探究攝影在詮釋上的可能性,即為本書的實作、理論任務。以理解攝影活動的進行來理解攝影,是本書的一把鑰匙,這繫於「職能與風格」的概念。 攝影具有讓我們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能力,但並非是全然自明,而需我們在詮釋上予以揭露和加工。攝影者站立於他的「職能與風格」,在客觀環境中施展主觀的圖像選取,就是對於對象展開詮釋,而成為作品,作品指出被攝者「曾存在」。 而攝影研究者透過相片,向攝影對象做出了二度詮釋,這詮釋並沒有直接與對象互動。詮釋循環的提出,在於框架內外的往返進出,若這往返是為了解除神秘化,便可與生存論分析互為表裡而結為一致。本書並在最後附有〈一篇將攝影導向倫理性實踐的推論與提案〉,以為獻禮。作者簡介:
劉振祥 ( Chen-Hsian Liu )
1963年出生,在陽明山上長大。
83年舉辦首度個展「問劉二十」,86年進入平面媒體,拍攝過電影劇照,並先後為《時報新聞周刊》與《自立》工作,歷經「政經研究室」,以溫良的赤子之心見證八○年代臺灣社會的驟變,並且為表演藝術團體攝影,特別是「雲門舞集」。
93以自由人身份組織攝影工作室,持續活躍於各民間團體。
其影像在時代動盪中,有一份來自土地的樸實、仁厚、寧靜和生命力,與城鄉市井各界為友,誠懇動人。
劉君已出版多本攝影集,及發表多次攝影展,早已是公認的資深專業攝影家。
劉維□( Augustinus Wei-Jer Liu )
1975年9月1日出生於南臺灣高雄,岡山人,於2002年取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學位。
回頭後,步步踏入專務天主,即修道者的行列,矢志成為聖方濟 ( St. Francis of Assisi ) 第一會 ( Order of Friar Minor / O.F.M. ) 小兄弟。
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出版社:唐山出版社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04/06/30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



arrow
arrow

    dawnt1w25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